谁应该为“伪现实”电视剧担责?

2018-04-02 11:45:20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上周,对于国产电视剧,有一个现象值得深究。一方面,上周举行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春推会”以及提名揭晓的新一届“飞天奖”,在政策推动和观众期待中,“现实主义”回归主流的大潮越来越清晰,市场心态对“小鲜肉+大IP”的生产模式终于从信心动摇过渡到实质性的颠覆。

而另一方面,3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警惕悬浮的“伪现实”电视剧》一文。该文对目前国产电视剧领域,一些“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滥竽充数的情况进行了批评。

实际上,尽管“现实主义热”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令人遗憾的是,真正优质的、货真价实的现实题材作品却凤毛麟角。其真相不过是宽衣长袍的古装剧、制服斗智的谍战剧、悬浮空洞的偶像剧等等统统改头换面变成了穿着现代戏服的所谓现代剧。这些打着现实题材旗号的电视剧,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距离甚远,观众不买账,在所难免。从数据上看,第一季度过去,市场表现相当平淡,没有真正形成热点的作品,也客观上印证了目前所谓电视剧市场里“现实主义热”的虚火不小。

有个段子在网友间流传——“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美剧日剧比国产剧好看?某作者答曰:“经我观察,同类型剧,各国的侧重点不同。刑侦剧,美剧讲警察如何敬业,犯人如何凶残,破案过程如何曲折,日剧借案子表示社会阴暗人性丑恶;律政剧,美剧讲律师如何敬业,给委托人争取权益,日剧借案子表现社会阴暗人性丑恶;医疗剧,美剧讲医生如何尽力治病救人,病人身体和心灵的救赎,日剧表现社会阴暗人性丑恶……国产剧,刑侦剧就是讲警察们的爱情故事,律政剧就是讲律师们的爱情故事,医疗剧就是讲医生们的爱情故事。”

好吧,其实爱情故事本身没有原罪,也从来不是现实主义的天敌,前有《中国式离婚》《北京人在纽约》《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等,哪个不是让人牵肠挂肚的爱情为主导。问题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现在乃至漫长的未来,屏幕上几乎所有的爱情戏都是无缘无故的爱,无限包容的宠,无穷无尽的钱……是编剧都变弱智了吗?这个锅编剧表示不背。

之前有编剧接受媒体采访一吐为快:“资方要求我们第五集之前必须“发糖”,爱情剧变成非常简单的方程式,即男主角人设要“苏”,男一号女一号从头爱到尾,不许三心二意,大量“发糖”“发狗粮”,把女观众呴死噎死。”因此,爱情戏正在变成编剧最不爱写的部分,因为虚假。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从投资方到主创都奉行一种莫名其妙的关于爱情剧的“政治正确”标准,即爱情中应有的迟疑、缺憾、人性弱点都不去展现,于是观众看到的都是没有任何曲折过程的假爱情,男女主角就算分离都是恶毒配角使的坏,或是不可抗拒的外力。生活的多面和人性的复杂完全被扁平单一化取代了。当然,赚取眼泪的悲情部分必不可少。不过抱歉,这里也没有任何跟人性、批判现实有关的元素,而是一种叫做“虐”的东西。而且这种虐也一定要是外人造成的,不能是男女主角人性的阴暗面造成的,残酷而戳穿人性的东西被人为掩盖了,只留下廉价的甜宠。

当然,不排除有人在做不甘心的努力。《我的前半生》雷佳音扮演的“前夫哥”和吴越扮演的“史上最强‘小三’”,其实是撑起了这部剧的真正力量所在,如果没有二人沉重刺痛的开场和绵延到再婚后对诸多现实痛点的无情触碰,这部剧除了袁泉的高级范儿还能留下什么?!可惜,这样一对让人激赏的人物关系,只能做男女二号,这就是国剧最大的现实。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hn005